“在无土壤、无养分的岛礁上开展绿化工程是史无前例的世界性难题。”中交建永暑项目经理石海旭说,原来岛礁“土壤”主要是珊瑚砂,颗粒大、盐分高、养分少,根本不适合普通植物。但是岛礁上的陆地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后,就会自然形成淡水晶体。目前,岛礁新造陆地经过雨水渗透后,珊瑚砂的盐分减少了90%,已基本达到植物的生长要求。
“岛礁淡水环境形成后,经过反复试验,已经试种成活30多种植物。”中交建海南生态岛项目部党委副书记唐坚乐说,南沙岛礁已栽种包括马尾葵、羊角树、木棉、樱桃、棕榈等近20种植物。南沙种植的植物中,成活率最低的鸡冠刺桐也达到了86.5%的发芽率。
建筑生活垃圾“零排放、零污染”
道路两侧椰树生机盎然、楼房周边一片新绿;宿舍前后菜园里,瓜果飘香,这是记者近日在南沙美济、永暑、渚碧三大岛礁采访时看到的景象。南沙岛礁建设之初,就树立了“岛礁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、生态修复同步推进”的理念,短短两年间,曾经人迹罕至的岛礁上已种植各种热带植株近30万棵,飞鸟结伴而来,生态系统正加速形成。